團體

【精采遊程回顧】屏東拾美山林推廣案 專案補助二日遊小旅行-浸水營老七佳尋路趣 ( 遊程已結束 )

團型編號 PTH02AU00002
  • room
    旅遊地區 台灣 台灣 屏東縣
  • event
    旅遊天數 21
  • people
    成團人數 16
大人 小孩佔床
NT$2,999元起 NT$2,999元起

特色介紹

行程說明

繼續在尋找好路,也在尋找美好行走的路上 劉克襄


這次的故事,將關於居住之地,行旅之路──

古時靈犬選定的居所,

舊日先民來往通行的道路,

於秋日近冬之時,讓我們相約,

共同漫遊於島國南端的林蔭步道間,

聆聽土地的聲音。

【名人帶路】跟著劉克襄前進浸水營古道,感受土地的脈動,體會浸水營步道前段的迷人歷史。



山林歌頌者 劉克襄老師

劉克襄老師從事文學創作、自然觀察、古道探勘、台灣歷史鑽研和旅行多年,既是詩人、小說家、自然觀察者,也是臺灣史旅行研究者,具多重身分,同時透過旅行的方式來觀察這片土地,並為山林歌頌。曾任《台灣日報》和《中國時報》副刊編輯、第7屆臺中文學獎評審團,出版作品逾二十部。

本案由2024屏東拾美步道山林推廣案補助

主辦單位 屏東縣政府

承辦單位 H2U永悅健康股份有限公司(健行筆記)

執行單位 深旅慢遊旅行社

每日行程

交通安排

1
08:10 horizontal_rule 18:10
枋寮車站 east 浸水營頭目民宿
directions_bus 9座部落接駁車
2
08:10 horizontal_rule 16:15
浸水營頭目民宿 east 枋寮車站
directions_bus 20座中型巴士

每日行程

1

08:10 枋寮車站▶ 名人帶路:劉克襄老師│浸水營步道前段 ▶ 佳冬聚落自由活動&自理午餐(在地粄條) ▶ 佳冬蕭家祖屋導覽 ▶ 可茵山枋寮旗艦店 ▶ 大漢土雞城 晚餐

  • 早餐 - 請自行準備
  • 午餐 - 部落風味餐
  • 晚餐 - 大漢土雞城
【浸水營頭目民宿】 或同級

【精選行程】名人帶路──浸水營步道前段 x 劉克襄

【浸水營步道前段】

步道難度:2級,路面性質:土石路面

浸水營古道,西起屏東枋寮水底寮地區,越過中央山脈,終點在台東大武,古道長度約47公里,現步道路段長約15.4公里,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規劃之國家步道系統的一部分。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,清朝展開開山撫番的工程,其中一條興建的越嶺道便是第一代的浸水營古道。經1882年拓寬,當時古道起點附近由三條崙石頭營的屯軍負責古道防務,又稱「三條崙道」。

到了日治時期,日本人多次修建古道做為理番道路,控制當地原住民排灣族。1945年後,古道成為國軍野戰訓練場所。後來,水底寮至中央山脈主脊的西段路線開發為軍用車道,也就是現在的大漢林道,東段則因軍事管制,乏人行走而逐漸荒廢。至1990年代,進行古道調查時,才又重新受到重視。

數百年來,浸水營古道歷經荷蘭、日本、民國,成為現代公路建成前,溝通台灣東西兩岸最便捷的越嶺道路,對於從事傳教、移民、商業交易、郵遞、電報、學術研究等助益良多,是台灣歷史上使用年代最悠久、使用率最高的步道。步道前段入口靠近新開苗圃,終點至大漢林道,全程好走,途中會經過砌石駁坎、木橋,沿途綠蔭濃密,不但是附近居民健行的好地方,也吸引許多遊客到訪。



【自理午餐推薦:佳冬粄條】

佳冬鄉的街道旁隨處可見粄條店招牌,因佳冬臨海,佳冬粄條高湯多以鮪魚熬製而成,而肉燥常以鮪魚和豬肉混合,能從中品嘗出與其它客家粄條不同的獨特風味。

【佳冬蕭家祖屋導覽】

(照片引用:屏東縣國家文化記憶庫

佳冬蕭家祖屋為當地的三級古蹟,是台劇《茶金》中張家宅院與廚房場景的拍攝場景。建築佔地達1500坪,房間有50間左右。蕭家祖屋的歷史,也是佳冬蕭家的歷史,19世紀時,蕭家先祖蕭達梅從廣東的梅縣渡海來台,由台南一路輾轉向南,最後定居在當年因海港而蓬勃發展的佳冬。最開始,他們以釀酒為業,後來事業開始擴展,染布、稻米......慢慢在佳冬這塊土地上生根。興建祖屋時,因那份對於故鄉的思念,從建造師傅到建材都是「渡海來台」,蓋出記憶中故鄉的影子。
蕭家祖屋初期營建二、三、四堂、左右橫屋、馬鹿廄及染房,後來增加了第一堂、第五堂與左右護龍。歷經三代,成為佔地一千多坪的大屋。由於閩客械鬥的背景,像蕭家祖屋這樣的口字型建築設計,具有防禦的功能,同時簡樸素雅,為客家建築的一種特色。

2

08:10 民宿早餐 ▶ 力里部落文化祭祀廣場 ▶力力溪伏流水圳 ▶ 老七佳吊橋 ▶ 祈福儀式 ▶ 部落導覽 ▶ 風味午餐 ▶ DIY體驗(編花環) ▶ 16:40 枋寮車站

  • 早餐 - 民宿早餐
  • 午餐 - 自理 - 在地粄條
  • 晚餐 - ( 行程已結束 )

【老七佳部落】

Tjuvecekadan,在排灣族語是「中間」的意思,當年七佳部落族人所在處,正好在各個部落的中心點。老七佳在排灣族的部落歷史中算是相對年輕的部落,不過已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。

在今日的老七佳這裡尚未形成部落以前,曾經是排灣族人的傳統狩獵場域,野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非常豐富,獵人會與他們的獵犬一再來到這裡。某一次狩獵,因為獵犬不願離去,自此,Tjuvecekadan 的歷史在這個物產豐饒之地開展,至光復後林務局濫伐山林危及部落安全,才遷徙至舊七佳,又因經歷風災洪水,再遷居到新七佳。

2001年,在族人陸續返回整修後,老七佳逐步重現往日面貌。現在,部落內保存有約數十幢石板屋,並維持傳統文化的運作,如豐年祭、五年祭、送靈祭、祈福祭、命名祭等,成為排灣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地區。誠如郭東雄所寫《埋藏在綠色叢林中的寶藏:tjuvecekadan七佳部落》

「timitja paiwan kemasi tua umaq a tjakinacavacavan. izuwa nga tjangadan. avan nu tjasika papuzanga tua semanumaq. avan na umaq tjakini caingan tua tjanasi. kata sepi.」

(我們的身體靈魂是從家屋得來的,賦予我們名字,所以我們非常重視蓋房子,因為房子和我們的生命以及運氣息息相關。)

等你來與我們一起體驗,感受台灣風土的魅力!

訂購須知

一般出團注意事項

│參與行程時,請穿著適合登山、健行的裝備,並注意防曬與補充水分

│若遇當日天候、交通狀況不佳,或有其它突發事項,將由帶團領隊、安全維護人員依據當下情形,對行程作出適當調整,保障您的旅遊體驗。

│若有相關問題歡迎於LINE官方帳號 ( ID:@418wfzvz ) ,或在網站上留言詢問,我們將在上班時間回覆您。